“亡羊补牢,未为迟也”,15 年已然过了三分之一,而我才开始憋 14 年的年终总结,想来必是颓废日久,点墨已尽的缘故。Anyway, better late than never。
自 11 年毕业后开始养成写年终总结的习惯。时过四载,本人依旧无功无业,闲散江湖。所赖家妻不弃,下嫁与我,如此,14 年才总算没有白过。
很多事来不及思考
就这样自然发生了
在丰富多彩的路上
注定经历风雨
让它自然地来吧
让它悄然地去吧
就这样微笑地看着自己
漫步在这人生里
yeah 当往事悄然走远
只留下清澈的心
yeah 让我们相互温暖
漫步在这阳光里
这一年我 26 周岁,自 16 岁离家求学至今,已逾十载。
结婚
这一年我结婚了。是的,如果说这一年我还算有些功业,那就是“把婚给结了吧”。结婚于我于妞,其实是件俗气难当,耗时耗财的苦差事。前几年每次我父母提到婚礼的事情,都会被我一口否决。我知道父亲的心思,一是墨守成规,二是臭显摆,三么,则是想通过我们的婚礼将以前随出去的份子钱“赚”回来。怎么说咱也是受过几年高等教育,读过几本圣贤书,有理想有追求有品味的三好有为青年,21 世纪新好男人,对于这种千篇一律的所谓“婚礼”实在是不胜其烦。
但是自从 13 年父亲车祸以后,他变得越发娇气,情绪反复波动,因此为了让他开心一些,在婚礼这件事上,我做了让步,而这就是我全年苦难的开始。究其原因,一是文化代沟,二是地域差异。文化代沟让我们在礼节协调上费了无数口舌,而地域差异则让我们在行程安排上耗了大把心力。
我记得 14 年 2 月 14 日,情人节,一个雾霾阴布的下午,妞拉着我去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挤婚博会,疲累不堪。
我记得北京有个婚纱摄影基地叫温榆河,然后我们路过那里时发现其就是一条蚊子漫天的臭水沟,连杭州城内随便一条小河都比不过。
我记得我们为了拍一套不错的婚纱,讲价、下单、包车,拍摄、选片,修图,前后折腾了有十个来回。
我记得我们为了买几套合身的礼服,探店、量身,裁剪,定做,返工,寄送,前后又折腾了十个来回。
我记得我们耗费重金买的戒指项链,到头来也不过是个摆设,长期锁在柜子里,只有回家见亲时方才穿戴。
我记得 4 月份,我们带着几乎从没出过远门没坐过飞机高铁的父母,不远千里来浙拜亲。母亲好心,竟带了 30kg 的土特产一路随行,北京->上海->杭州->台州,作为队伍里唯一的壮年劳力,我在车站弓着屁股推着箱子,亦乐亦苦?我记得在杭州地铁站,父亲踌躇良久,但就是搞不清楚出站时该把地铁票插回到哪里,弄得我哭笑不得,亦乐亦苦?我记得临行之前,他们在家里吵天闹地,要我取消行程,退订机票,我在北大未名湖畔,泪水夺框,心绪难平,亦乐亦苦?我记得行程将尽,晚餐小聚,发小作陪,父亲酒至,再起口角,惹得我心痛难当,脸面无光,破口大骂,歇斯底里,亦乐亦苦?
我记得 10 月份,我们又带着妞的父母外公阿姨表弟一干人等,不远千里来冀回亲。外公年老,辛苦一生,从未去过北京拜过伟大领袖毛主席。我和妞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带着外公父母,天安门、故宫、天坛、长城、北大,不厌其烦,不胜其累,亦乐亦苦?
长尊父母,谓之奈何也。
我记得在婚礼当日,我们站在门口迎客,却迎来断续不绝的乞丐打着竹板过来跟我们讨喜钱——原来他们也算定吉日黄道,喜事多金。
亦乐亦苦?
婚礼之于我们,更多是为了满足父母虚荣演一场戏罢了。现实不允许我们造一个日光倾城的大梦,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在两代亲朋、两块地域、两种风俗之间辛苦周旋,不求华丽出彩,但求顺利过关。没有新马泰蜜月旅行,没有大房子装修一新,送走所有亲朋后,我们回到杭州,回到自己租住的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休整一天,然后她去上班,我也去上班。
工作
这一年,工作上依然是散漫无边,除了仰仗朋友介绍一些私活赚了点养家糊口的钱,几乎毫无建树。年底曾短暂加入一个创业团队负责人员招聘技术选型等初期工作,但是最终一败涂地,悻悻退出。工作几年来,我一直努力在 DevOps, Web Framework, Programming Languages 方面广泛涉猎,力求融汇兼通——尚不敢妄想“贯通”一词。一方面,我并不想过早地把自己的职业规划限定于一个狭窄的领域内,另一方面,我常常能在广泛的阅读和跨领域的思考中迸发出很多灵感,这带给我很多的快乐。
就我个人而言,我发现自己很难在某一方面成为顶尖,比如编程,我根本就不是一个顶尖的算法工程师或系统工程师;比如设计,我恐怕也只是刚刚入了前端开发的门;再如写作,我写的东西无非是自我记录日常反省,尚无他长。我的专长可能在于,我可以将这几方面融合,并以工程师的耐心配以变通,调教出一些还不错的成果。
说到底, 手艺人,耐心和变通乃生身立命之本。
"You literally ought to be asking yourself all the time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 I could be working on right now, and if you are not working on that why aren't you?"
— Taren Stinebrickner-Kauffman describing her partner, Aaron Swartz
专业方面,这一年在 Clojure/Haskell/Ruby/JavaScript 方面均有所涉猎,但是所研甚浅,并且尚无机会加以实践,因此所得有限;前半年花了很多时间在系统性地学习前端开发和字体设计的一些基础知识,最终总算能用 Bootstrap 做出还算过得去的网站(比如本博客);后半年曾花了很长时间思考实践 HTTP RESTful API 的设计以及前后端的对接实现,这方面倒是颇有心得。Open Source 方面,我依旧在很好地维护着 oh-my-emacs ,目前 oh-my-emacs 已经是世界上最好的 dotemacs 项目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用户群。有几次我去 Github 上处理 issues,却发现 oh-my-emacs 用户之间已经讨论完毕并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我所能做的就是将用户的讨论提炼精简,写在 oh-my-emacs 里面。可见即便是一个原理很简单的项目,将其做到极致,或许也会有莫大的价值。
阅读
这一年读书很少,很多技术书只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究其原因,是自己的基础不足,想深入却碰到了自己的瓶颈。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我更多关注的是工具框架方面的知识,而对基础原理方面的知识关注有限。我想,一项工具一门框架的学习可能只需要几周,但是一门理论基础往往需要几年的坚持。因此在新的一年,我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去。顺便,还是推荐下 14 年读过并觉得不错的书籍吧:
- 《地球往事》:有人说,读完三体,再抬头看星空,感觉就不一样了,嗯,是这样的
- 《众病之王》: “永生带来的是死亡”,非常精彩的关于癌症的科普书
- 《李鸿章传》: “天下唯庸人无咎无誉”,任公笔力磅薄,目光如炬,世间奇才
- 《施瓦辛格健身全书》: “行走的解剖模型”,极好的健身教程
- 《囚徒健身》:也是极好的健身书,适合不方便去健身房的朋友
- 《钱途》:极好的关于风险投资行业的科普扫盲书
- 《The Healthy Programmer》:程序员健康指南书
一路向西
这一年年中,我和妞两个人,手里攥着 16 张火车票,千山万水,从太原、平遥,到延安、西安,到张掖、敦煌,一路向西,转了好大一圈。
毕业季
他们终将离开呆了三年的北京
“去趟大西北吧”
“好哇”
一周后
手握十六张火车票
他们再次踏上征途
太原街头
胡同里飘出来的芬芳醋香
平遥夜色
王家大院
壶口奇遇
红色延安
不变的革命老区
古色西安
壮观的秦皇兵俑
钟鼓相望
老友相伴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丹霞
五彩斑斓
天下奇观
冰沟
踏上观景台的那一刻
蓝天
白云
雪山
两个傻孩子
在大西北的空旷浩远面前
忘乎所以
敦煌
莫高窟
鸣沙月泉
大漠孤烟
铁马秋风
楼般夜雪
此行将尽
尽在嘉峪关头
离京回杭
西北归来,两个人马上着手离京回杭事宜。在京北漂三年,事情完成的不多,行李却积攒不少。两个人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将所有行李打包完毕,最终花了 1000 大洋,寄了 600kg 的行李到杭州。而彼时我们还没有到杭州找房子,因此想了个折衷的办法,先把行李寄到同事家,再转运到租住的地方。当然,这次我们希望物流可以慢一些,最好等我们找好房子后直接转送到新的住处。所幸,我们最终也是这么做的。
北漂三年,一事无成。韶华已逝,岁月蹉跎,彷徨岁月,且行且思。
在京三年,全职工作不到两年,闲散飘荡一年有余,刚好赚够了养家糊口的钱,离京时已所剩不多;经历了运维测试研发各种工作,也接触到了大小不一风格迥异的团队;学会了 functional programming 的基本思想;学会了基本的 web 开发;精通 git 和 github,有了自己的 open source 项目并维护至今;读书,各种书籍大约 200 余本;帮助家里处理了各种各样的杂事。
在京三年,由于妞的缘故,基本上生活还是没有脱离学校的圈子。想起来,吃北大的食堂,看讲堂的电影,走未名的小路,泡北大的研究妞,还是蛮幸福的,哈。
无可否认,就互联网行业的资源和机会而言,北京确实是首屈一指;但是我和妞就是不喜欢北京那股围绕户口所建立起来的各种壁垒和优越感;就是不喜欢北京那种以牺牲周边地区利益换取自身发展的模式;就是不喜欢北京冬天那看不清扫不尽的雾霾;就是不喜欢北京那脏兮兮的马路牙子;就是不喜欢北京那不相配套的基础设施服务。
我想我们应该不会再回到北京。世界这么大,没有必要为了所谓户口将自己的大好青春耗在一个城市。
14 年 7 月 1 日,我和妞告别了北大的师长同学,高铁 5 个小时到达阴雨绵绵的杭州。次日,在某家星级酒店的顶层餐厅,俯瞰钱塘吃好早餐后,妞就去上班了。
她直接被分配到杭州郊区的工地,发了安全帽和安全鞋。
这让我们产生了极强的虚空感。
“再见,北京”。
健身
大概是从 13 年底,我开始被持续不断的肩颈背痛所困扰。酸痛倒是其次,主要是影响自己的工作学习效率,让我颇为恼火。因此离京回杭后下定决心开始锻炼,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坚持半年有余,总算有所控制。
想来还是北京三年过于闷宅,锻炼有限,得此报应。好在事情尚未进展到不可逆转的地步。不过慢性病的特点在于发病慢,恢复也慢。因此要想完全恢复,怕是要打场持久战。
工科男做事的方法就是工程化——调研、规划、对比,方方面面考虑周全。为了控制病痛恢复健康,14 年下半年主要在如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 系统性地学习基础健身知识,阅读完成了 3 本入门的健身书籍
- 7 - 9 月份系统性地进行家中无器械健身训练,循序渐进,对比效果
- 10 - 12 月份工作期间,购置 Dahon SP8 折叠车,每天骑行,双程 25km,通勤锻炼。
- 购置 Ergohuman 人体工学座椅, ThinkWise s100 显示器支架
- 购置 Logitech M570 轨迹球鼠标,缓解鼠标手
- 购置简易升降桌,尝试站立式办公
在这种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打击下,我的肩颈背痛总算有所收敛。在此奉劝各位程序员朋友,工作失去随时找,健康失去不再来。有时间我会再写一篇《程序员健康指南》,记录下我在这方面的心得。
Imagine life as a game in which you are juggling some five balls in the air. You name them—work, family, health, friends and spirit—and you're keeping all of these in the air. You will soon understand that work is a rubber ball. If you drop it, it will bounce back. But the other four balls—family, health, friends and spirit—are made of glass. If you drop one of these, they will be irrevocably scuffed, marked, nicked, damaged or even shattered. They will never be the same. You must understand that and strive for balance in your life.
养猫
14 年 9 月份,趁妞出差之际,我领养了两只两个月大的三花小母猫,成了一名光荣的铲屎大将军。不出所料,它们带给了我很多乐趣,陪我度过了一个个灯下漫笔的“寂寞”时光,谓之为程序员的好伴侣,一点也不为过。我和妞给它们取了名字,分别叫“小木”和“小鱼”,此乃大名,而生活中我们则直接呼之为“大臭臭”和“小臭臭”。
说实话,两只土猫长得并不好看,远逊于纯种猫;其中那只小臭猫,长得尤其丑,又丑、又臭、又馋、又笨、又胆小,并且还总是莫名其妙地受伤。最开始我们一点也不喜欢它。可是看它那臭笨滑稽楚楚可怜的样子看得多了以后,也就默默认可了它。
妞本来是反对我养猫的,嫌麻烦。但是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当我负担了所有的铲屎工作和卫生清洁后,妞也就默许了。再后来生活日久,感情日深,一家人总算其乐融融。每个寂静的夜,读书写码,一妞二喵相伴,常让我有“生活惬意如此,夫复何求”的感慨。每天晨光初现,两只喵就会在你耳边,徘徊盘旋,逮住机会就亲你一口,呼呼呼呼地把你弄醒——当然,我睡得沉,经常毫无知觉,而妞则经常被亲醒,无可奈何。
我自称为猫“爸爸”,称妞为猫“妈妈”,有时“爸爸妈妈”地叫得频繁,妞就问我是不是真想“封山育林,播种造人”了,我但莞尔。半年多来,我负责它们饮食起居,给它们洗澡上药,逗它们开心,也喝止它们惹祸,细想起来,还真和养个孩子差不多呢。
散财
这一年依然保持着不间断的 donation 习惯。
13 年的时候我曾经每个月向我喜欢的 Free/Open Source 软件捐钱(每次 100rmb 左右),这样大概捐助了 Emacs/Vim/KDE 等,捐了七、八次后发现可捐的软件不多,因此今年年中开始向 Wikipedia 捐钱,每个月 5 美金,折合每天 1rmb。除此之外,每月定向捐助 100rmb。
Money comes and goes.
买车
14 年 8 月,由于妞的工作需要,我们购置了一辆 Ford Focus。这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很惭愧,我们手头的钱远远不够,因此最终还是在借了家里的赞助。老实说,我和妞都不愿意向家里开口。即便是婚礼,我们也是自己负担了大部分的礼服、摄影等费用。
说到底,我们只是不想因为金钱的缘故在自由方面向长辈妥协。我们的父母眼界过于狭窄,总是想着要把子女留在自己身边,努力赚钱为子女准备房车、铺好一条在他们看来金光闪闪的人生大道,同时也把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全部压在子女身上。
而这无形之中带给了我们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向父母开口。
这次买车是刚需。一方面,妞的工作性质决定每天上下班要 30km,并且经常要到处出差,另一方面,买车之后公司提供的补助也足够我们负担养车的所有费用并能有点结余。
Anyway, 有车之后望着天窗听雨打在车顶上的声音,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跨年夜,当我们开着车在夜黑风高空无一车的高速公路上急驰时,我们未曾意识到, 彼时此刻,不经意间,我们都已长大成人,要开始新的征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