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我以前的 Blog 还是有挺多访问流量的,以前写的文章虽然有一半是流水帐,但毕竟还是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因此还是有点“敝帚自珍”的。is-programmer 最近也不是太稳定,说不定哪天就挂了,因此我又花了快两周的时间,把原有 Blog 上的 126 篇文章全部迁移了过来。这里草记下数据迁移过程,仅做备忘。

一般而言,UGC 平台只有在关闭的时候才会提供一个数据导出的选项,默认情况下,一般都不会提供这个选项,否则用户迁移起来太容易,对一个 UGC 产品来说可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因此要拿到我原有的 126 篇文章的数据,比较土的办法就是一篇一篇地 Copy & Paste,稍微高级一些的方法就是写个小爬虫,把数据爬下来,再做处理。

首先是拿到 126 篇文章的的一些基础数据:

  • 标题
  • URL

方式是通过 Wget 和 Bash 的 for 循环:

这样我们拿到了一个 urls.html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44972.html">Goodbye and Thanks to is-programmer</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43206.html">2013, 青春绝版</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42237.html">Announcing oh-my-emacs v0.3</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40912.html"> Announcing ac-geiser v0.1</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40749.html">Announcing oh-my-emacs v0.1</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39883.html">OpenStack开发杂谈</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37506.html">轻松一刻:电影条形码转换脚本</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37288.html">慎言多思</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37276.html">李彦宏的“罪己诏”</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37030.html">2012,静水深流</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37022.html">陪床记</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35867.html">Emacs as a Python IDE</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35680.html">读行记: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a></h2>
<h2 class="link_to_post"><a href="http://cnlox.is-programmer.com/posts/34489.html">偷得浮生半年闲</a></h2>
<!-- ... -->

我通过 Vim Macro,把这个文件的内容变成 YAML 格式,并加入一个额外的 english_title 字段,这个字段会变成新的文章的 URL Path 的一部分:

我原有的 Blog 文章,每一篇都会有一些 tag,但是这些 tag 的拼写有很多是错误的,因此我又将所有的 tag 爬取下来并 fix,也是保存成 YAML 格式以方便程序读取:

基础工作做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写程序,根据 url_list.yaml 来对每一篇文章进行批量化的处理:

  • 抓取文章内容
  • 分析文章的 metadata,包括:
    • title – 文章标题
    • created_at – 创建时间
    • tags
    • category
    • 原文章的 URL
  • Pandoc 将抓取下的 HTML 转换成 Org-mode 格式1
  • 确定迁移后的文章的 URL
  • 修正 Tag
  • 保存文件

所以 is-programmer 抓取下来的文章,最后会被保存成一个 YYYY-MM-DD-some-title.org 文件和 YYYY-MM-DD-some-title.yaml 文件,以符合 Nanoc 的要求2

保存后的 YAML 文件大约如下:

程序是用 Ruby 写的,主要还是用了 Ruby 中内建的 Regexp。正则表达式是非常强大和方便的工具,但是每种语言、工具的实现都在一些细节处有一些细小的差别,所以实际应用时,耐心的调试和文档查询工作是少不了的。

程序清单如下3

再之后,可以通过一些初级的正则替换,来完成一些最基本的文本修正工作。我这里最主要是通过 Ruby 的 Regexp,给文章中的中英文混排的英文单词两边加入了一个合适的半角空格。Ruby 的 Regexp 可以通过 /(\p{Han})/ 来直接匹配汉字,实在是非常方便。程序清单如下:

# article_fix.rb
require 'yaml'

def fix_english_word(content)
  alpha_re = /(\p{Han})([[:ascii:]]+?)(\p{Han})/
  word_fix = YAML::load(File.open('tags_fix.yaml').read)
  new_word_fix = {}
  word_fix.each_pair do |key, value|
    new_word_fix[key.downcase] = value
  end

  content.gsub(alpha_re) do
    if new_word_fix.has_key?($2.downcase)
      fix_word = new_word_fix[$2.downcase]
    else
      fix_word = $2
    end
    $1 + ' ' + fix_word +  ' ' + $3
  end
end

def fix_english_word_with_punct(content)
  alpha_re = /(\p{Han})([[:ascii:]]+?)(\p{Punct})/
  word_fix = YAML::load(File.open('tags_fix.yaml').read)
  new_word_fix = {}
  word_fix.each_pair do |key, value|
    new_word_fix[key.downcase] = value
  end

  content.gsub(alpha_re) do
    if new_word_fix.has_key?($2.downcase)
      fix_word = new_word_fix[$2.downcase]
    else
      fix_word = $2
    end
    $1 + ' ' + fix_word +  $3
  end
end

def fix_bullet_point(content)
  content.gsub(/^-\s+/, '- ')
end

def fix_org_properties(content)
  content.gsub(/.*PROPERTIES.*\n\s+:CUSTOM_ID:.*\n.*END.*\n\n/, '')
end

def fix_org_section_title(content)
  content.gsub(/(^\*{1,4})\s*.*\[.*\]\[(.*)\]\]/, '\1 \2')
end

def fix_source_code(content)
  content.gsub('BEGIN_EXAMPLE', 'BEGIN_SRC').
    gsub('END_EXAMPLE', 'END_SRC').
    gsub(' ', ' ')
end

def main(file)
  content = ''
  File.open(file) do |f|
    content = f.read
  end

  content =
    fix_english_word_with_punct(
      fix_english_word(
        fix_bullet_point(
          fix_org_properties(
            fix_org_section_title(
              fix_source_code(content)
            )
          )
        )
      )
    )

  File.open(file, 'w') do |f|
    f.write(content)
  end
end

if __FILE__ == $0
  main(ARGV[0])
end

再之后就是十分枯燥的工作了,我主要是按照这份文案排版方案来修正很多的文字错误,前后大概花了有 10 天的时间:

加上调试程序,总共大约是花了两周的时间,于现在的我而言,是相当大的时间成本,这也是我迟迟没有动手做这个事的原因。不过好在下了决心后,快刀斩乱麻,坚持下也就完成了。

修订文章的过程中,又从头到尾回顾了下自己过去七八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文章中很多唠叨的琐事,若不是当时动笔叨扰一下,已然完全记不得了;还有些观点年少轻狂,现在再读也会哑然无言,略感羞愧,不过这毕竟是曾经的自己,因此除了一些必要的文法修正,内容依然保持原样。

当我写下第一篇文章时,我还只是个 20 岁出头的少年,刚刚挂了很多课,刚刚一只脚踏入计算机学习的大门;现如今当我有了足够的能力可以自己从前端到后端建立一个中小型网站写出还可以的文章之时,已近而立。这些年做了很多的选择,相对的,人生也少了很多选择——或者说是迷茫吧。而随着这种迷茫的消逝相伴而来的,是人生的选择面在逐渐减小。小十年的青春韶华,只落下几篇文章几万文字,想来不免要感慨——人生于世,大概就如那大河之水,或早或晚都要归于大海吧。


  1. 实际上也可以转换成 Markdown 或者其它任何方便编辑的文本标记格式,我个人是更喜欢使用 Org-mode。

  2. 这个站点从创建之初就采用了 Nanoc,体验非常棒,具体可以参考我以前写的两篇

  3. Pandoc 的代码语法高亮,对 Ruby 的 heredoc 解析好像是有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