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转瞬间北京就入秋了,凉风习习,晚上睡觉要关上窗户盖厚被子了。转瞬间我在新公司工作已两月有余,工作不算繁忙,博客却荒芜至今,也是时候该写点东西除除草了。这半年来读了不算少的书,也写了一些“虎头蛇尾”的文章,文章内容从汇编、Lisp 到工具配置,大体上也反映了半年来看书学习的历程。我这个人不笨,却也谈不上聪明,人长得丑,千辛万苦泡到了一个妞,捧在手心、含在嘴里,寻思着自己没钱没背景,想保住这个妞,惟一的出路似乎只有读死书死读书了。所幸的是,读了这么多年书,我对读书的兴趣正变得越来越浓,最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半年来有那么几次,合上书籍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竟颇有一点融会贯通的感觉,妙不可言。我也开始尝试,将这些转瞬即逝的“感觉”转换成文字,与大家分享,奈何功力尚浅, 而认真的写作却有如雕刻 ,因此前面写的几篇文章都极耗体力,让我心有余悸,不敢再轻易提笔。

工作以后,大块的无人打扰的时间会减少很多,因此在砍掉了人人、QQ 之后,连手机上的新浪微博客户端也被我卸载了(我在微博上只是个看客,不时地会去搜索一些技术信息而已)。我依然保留了一些有价值的博客,并且会不定期地清理博客订阅列表。 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海洋中,一篇好的博文如珍珠般璀璨珍贵 。我不喜欢加班,相反,高更青睐于高效率的工作,我会利用手头的各种工具和知识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这使得我每天在工作之余还会有至少 3 个小时的阅读时间,加上周末两天每天不少于 8 小时的阅读时间,我尽力保持每周的阅读时间和工作时间持平。恬不知耻的加一句自恋的话,咱也算是每周工作学习不少于 80 个小时的人了。

来北京以后,个人的业余生活变得越来越单调,似乎除了读书之外,就是躺在被窝里吃水果看电影了。真是难以想象,几年前自己还光着膀子天南地北地疯跑,到了北京,仿佛青蛙进了温水,一点蹦跶的力气都没了。我一直自我安慰说,廉颇未老,尚能饭也,之所以长期宅,只是因为北京众所周知的空气质量。我知道自己在自欺欺人,即便北京天空藏蓝青红,我大概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骑车爬山了。归根到底,我想可能是我对浅层次的旅行失去了兴趣。“ 我的生活精致到每分每秒,而每分每秒都是无聊”,这是《背包十年》的作者形容对白领生活的一种评价;可是在我看来,《背包十年》充其量只是一个旅游暴发户的炫耀之作,记不得从哪里看来一句话,“ 中国的希望在于疲惫归家的工程师 ”。

我想一个人的旅行所得,终究还是要归结到这个人的思想境界上去。同样的山山水水,不同的人看来却能得出不同的山水人世的道理。我以前一直坚信,旅行能够给人生增加一个新的维度,阅读也是。现在看来,没有阅读作为支撑的旅行终究会演变成相机快门的重复性工作,日子久了,难免兴趣索然。 旅行可以给你的生活开一扇窗,但阅读却可以给你一整片原野 1

周国平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信仰是与心中的上帝交谈,借此积聚‘天上的财富’ 。这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三种交谈,而这三种交谈都是在独处中进行的。”

这半年来我最大的进步就是开始逐渐懂得君子慎独的道理,我开始尝试着,在一个人心情烦躁的时候,静下来去阅读,并一丝不苟地做读书笔记。我发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用看似慢下来的原始工具爬格子,是一种绝佳的缓解压力放松身心的好方法。以前心情烦躁的时候,要么就去找几个好朋友喝酒扯淡,要么就去山水疯癫,浮生随梦的生活,毕竟只是一种逃避,每个人都要学会直面惨淡的人生,以及那茫茫宇宙中永无止境的孤单孤独。

"We are drowning in information and starving for knowledge2."

在信息时代,我们每天似在狂欢,却不知,那只是一群人的孤单。

“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 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

学会享受孤单吧,因为: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1. 同学,其实你可以不用周游世界……

  2. Free Mind